“汉字为媒,两岸同心”。10月31日上午,在两岸嘉宾的一起见证下,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在海沧金沙书院正式发动。
精彩的汉字文明扮演,丰厚的汉字构思与家书联展以及非遗文创阛阓,让观众和市民享受了一道丰厚的文明大餐;此外,活动重头戏之一的2025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也同步敞开。
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秉持“汉字文明搭桥 书写两岸民意”之主旨,历经17年,已成为两岸文明沟通的一大品牌,自2014年起扎根海沧。作为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活跃融入两岸交融开展全局,在各范畴深化对台协作,并以丰厚活动为枢纽,让两岸同胞在赛事互动与文明共识中越走越近。
“汉字不只是咱们书写的符号,也承载着两岸同胞一起的情感与文明认同。正好像本次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所显示的——汉字为媒连两岸、文明作桥促交融,咱们正是经过这一笔一画的方块字传递着互相的了解、尊重与交融。”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社长、《工商时报》总经理王儒哲参加活动时非常慨叹。
据悉,本年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还进行了全方位晋级:“一字千金”两岸青少年汉字比赛新增构思题型与汉字引荐环节;海峡两岸汉字文明构思大赛精品展携手“一封家书牵两岸”主题展同步露脸,展示佳作风貌,更唤醒两岸的一起回忆;汉字文创阛阓交融非遗技艺,让民间传统文明勃发构思魅力……系列活动旨在经过多元方法解锁汉字魅力,让汉字文明系列活动成为传递民众心声、会聚两岸民意的桥梁。
发动典礼上,主办单位担任人为2025“一字千金”两岸青少年汉字比赛获奖者颁奖,并揭晓了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构思大赛金银铜奖和最具市场潜力奖的著作名单。大陆剪纸艺术家蔡馨梦与台湾书法家曹原彰现场创造著作并互赠,成为典礼上最牵动人心的文明沟通瞬间。
同步发动的2025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将分三个阶段推进:本日起至11月下旬为荐字阶段,注册线月初为网络票选阶段,挑选36个候选字敞开投票;12月揭晓笔会大将发布年度汉字,两岸书法家将共书年度汉字。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以为,两岸同根同源,汉字是传承和宏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经过举行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两岸同胞共赏汉字神韵、共探文明根脉,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海沧区有关担任这个的人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海沧区将继续秉持“两岸同根、文明同源”的理念,让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成为更具辐射力、更富文明特征的品牌。
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沟通局、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辅导,海沧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言语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厦门日报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联盟联合主办。
在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中,“一字千金”两岸青少年汉字比赛再度遭到青少年的重视与热心参加。活动现场举行“一字千金”两岸青少年汉字比赛颁奖典礼,获奖选手代表上台领奖,在比赛中收成常识与友谊。
据主办方介绍,该比赛自本年8月发动以来,共招引了两岸超5万名青少年广泛参加,经过“挑出错字”“拆字组字”“成语连连看”等多个环节,既查验青少年的汉字根底素质,更引导他们探寻汉字背面的文明内在。
作为获奖选手代表,来自厦门试验小学的谢旻儿难掩高兴:“这次活动让我收成特别多!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渐渐摸清了它们的正确书写方法、不同用法,还听到了不少汉字背面的小故事,感觉自己的汉字常识库一会儿变丰厚了。”
此外,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构思大赛获奖名单同步揭晓。本次大赛共收到两岸投稿著作5526件,终究评选出金银铜获奖著作8件,最具市场潜力奖著作1件,以及优秀奖著作100件、入围奖著作300件,凸显了两岸青年的创造力。专业评委以为,本届大赛的两岸参赛选手全体水平不错,著作无论是表现方法仍是内容意义,都让人眼前一亮、形象深入。
据厦门大学构思与立异学院副院长甘森忠在发动典礼现场点评介绍,本年取得金奖的大陆著作《福、寿、喜》,以“福、寿、喜”三字为构思原点,提取其笔画特征,经过部分元素的重复与组合,构建出首尾相连、连绵不停的字形结构。三者别离照应“福分不断”“寿岁连绵”“喜事连连”的夸姣涵义,传递出对两岸同胞美好健康、长命吉利、喜乐常伴的殷切祝愿。
而获评银奖的台湾参赛著作《审美糟蹋》,将垃圾袋塑造成礼物的形状,标志被包装出的“假性美感”。润滑的原料与对称的造型看似完美,却隐含过度消费与糟蹋的挖苦,对当代人是否被视觉引诱替代理性需求来做了反思。
在坐落金沙书院的展区,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构思大赛精品展暨“一封家书牵两岸”主题展(以下简称“展览”)同步敞开。本次展览将继续至11月14日,诚邀广阔市民走进展厅,在构思与温情中感触两岸同源的文明头绪。
其间,2025海峡两岸汉字文明构思大赛精品展精选72件两岸青年规划佳作,这些著作体裁丰厚、方法多样:既有以2008年以来两岸一起评选的年度汉字为构思创造的艺术表达;也有环绕“奋勇当先 福行天下”主题,将拼搏精神与“福”文明内在相交融的探究;还有经过“字的故事”展示两岸沟通中的温暖瞬间,传递真诚情感。
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胡庭耀说:“汉字是中华民间传统文明的根基,也是两岸文明沟通的重要桥梁。两岸青年以汉字为媒,传递互相的见地与思维。我的著作《思转·和生》能在展览期间与我们碰头沟通,真的很高兴!”据胡庭耀介绍,他的著作将“思”与“和”字相融,涵义“经沉思而求平和”。
展览现场,不少两岸青年停步在“一封家书牵两岸”主题展区,细细品读“家书”里的文字,唤醒了一起回忆。台胞讲解员符坤龙表明,他细细品读了家书展中的每一个故事,这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封封浸透厚意的两岸家书,不只出现了两岸民众来往的前史变迁,也传递了两岸同胞的家国情怀。
台湾实践大学时髦规划学系助理教授张芳榜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感觉很有特征。海峡两岸汉字文明系列活动以汉字为中心,以构思规划为载体,活动方法多样,有阛阓、有展览,不只出现了两岸的风俗回忆、非遗回忆等,也为两岸群众供给了一个优质的沟通平台。期望未来有更多时机参加相似活动,助力两岸文明沟通。”
活动当天,“字韵新章”汉字文创阛阓(以下简称“文创阛阓”)人头攒动,10个特征展位前挤满了市民游客。本次阛阓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厦门非遗艺术家们将传统技艺与汉字构思相交融,让千年汉字在指尖勃发重生。
扎染非遗手艺人蔡黎翡将汉字图画融入染布,市民亲手扎制的汉字扎染著作独具神韵;蝶翅画展位也隐藏汉字巧思,蝶翅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福如用蝶翅拼贴的汉字画作精美灵动;此外,闽南童玩展位的汉字童谣传唱、衍纸展位的汉字挂件制造,都让市民在互动中感触非遗与汉字的两层魅力。
戏剧头饰制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颜丽璇表明:“非遗与汉字结合方法多样,比方我制造的戏剧头饰,会用掐丝工艺做出汉字或山水象形文字镶嵌其间。此次活动既给我融入汉字的启示与立异动力,也让群众体会非遗之美,了解两者结合的文明传承。”
剪纸艺术家蔡馨梦慨叹道:“本次活动参加度很高,很多非遗爱好者前来互动体会。非遗与汉字能够深度结合,如剪纸刻汉字纹样、雕塑做立体‘福’字等,赋予非遗更多内在,让汉字更具艺术感染力,增强文明认同,推进传承立异,凝集民族文明向心力。”
传统纸扎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佳元说:“我辅导学生用‘福’‘大吉’‘安全’等吉利文字装修灯笼外表,既传递汉字涵义又增加艺术美感。汉字作为群众了解的载体,降低了非遗了解门槛,也激发了参加者爱好,强化了他们对民间传统文明的认同。”
来自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的黄同学逛完多个展位后表明,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触摸非遗技艺与汉字的结合,打破了对民间传统文明的刻板形象。黄同学说:“扎染时亲手把‘安全’两个字书写在白纸上,看着它在染料里渐渐显现出蓝白纹理,那种成就感特别激烈。还有蝶翅画,用蝴蝶翅膀拼出汉字的笔画,这种构思让我感遭到汉字既陈旧又鲜活的生命力。”